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?看看这六个“点”

文章来源:心里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  人气:2862  发布时间:2018-08-09
       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明确指出,“各地将研学旅行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,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。”要让《意见》落地生根离不开社会、家庭、学校通力合作,面对研学旅行,作为学校,身为教师,又将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?对此,有些教师提出了以下畅想。


一、认识提高点

      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,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,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,一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新信息技术背景下被颠覆。但不可否认,受诸多因素制约,追求升学率、高分仍然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。研学旅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,但现实中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孩子在校学习成绩,教育主管部门、学校顾忌的是学生的安全事故,故而研学旅行只能停留在纸面,学生多数时间还是被“圈养”着。前几年我在学生中开展调查,农村孩子不知农事,不识农物,误将小麦当韭菜的并非个别。
      现在的孩子仍然徘徊在“学校——家庭”两点一线,高分低能也就不足为怪。古人云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民国初期陶行知指出:“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。生活无时不变,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。”我们要重温我国经典教育学家的游学教育思想,打开学校大门,组织和带领学生走进自然,融入社会,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拓视野,增长才干,丰富知识,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
二、找准切入点

     《意见》中指出:“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计划,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,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。”由此可见,《意见》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切入点,即开足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。学校应该按照国家新课改精神、课程标准,立足校情,因地制宜制订课程整合计划,在研学旅行实践活中突出乡土乡情特色,挖掘和整合乡土资源,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作用。

三、方案详实点

     研学旅行关系着学生生命安全,牵涉交通安全、饮食卫生、意外事故等方方面面,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制订周密的活动方案,切不可马虎了事、草率行事。要确保“三有”,即活动有方案,行动有备案,应急有预案。

四、工作务实点

        研学旅行要实施,需要学校求真务实,强化研学旅行管理。为了避免只学不旅或者只旅不学,在学校层面我们不仅将研学旅行写进学校工作计划,落实进课表,安排到人,还要求中高年级教师站在课程的高度设计好每一次研学旅行,把研学旅行融入各门学科教学。
      每次研学旅行,教师都要做足“功课”,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提出综合实践研修课题,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和内涵,进而从内心产生认同感。仅以组织学生游览溱湖湿地公园来说,活动前我指导学生围绕“溱潼会船,民俗大观”主课题拓展子课题,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了“会船的来历和传说,会船的演变和种类,会船节节徽与吉祥物,古今会船诗咏”等子课题。活动中每班除了班主任外,还配备一名综合实践活动导师。图片集、手抄报、日记、绘画、征文等,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总结形式。

五、力求实效点

     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如果将研学旅行仅仅看作一次参观游玩,必将失去研学旅行真正的意义。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、走向生活,新课程唯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,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,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,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。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,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,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提炼出来的,是为生活服务的。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,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,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,教育的资源才能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。


六、贵在持久点


     游学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,游学政策也是一以贯之。研学旅行有风险,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。对学校来说,研学旅行考量的不仅是校长的胆识、教育理念,更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智慧;对教师来说,不能因为游学旅行手续烦琐,工作繁忙而埋怨甚至推卸责任,更不能因为安全因素因噎废食。学校、教师应该有责任担当,将研学旅行持之以恒,抓落实、抓到位。
      目前,心里程集团正努力响应国家“研学旅行”政策要求,致力打造建设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,希望让广大中小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参与体验机器人、3D打印、VR、AR等高端科技,提高学生的科创意识与实践能力,促进传统教育模式变革,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。

资料来源:研学头条
上一条:呼伦贝尔市 | 市委副书记常青率队到心里程考察洽谈合作 下一条:彭国远董事长当选新一届深圳市福田区工商联(总商会)副主席